本網訊(通訊員 何勇輝 魏穎輝)眼下正值雜交水稻制種的關鍵“趕花”期,寧遠縣各水稻制種基地陸續進入揚花授粉的重要階段。農戶們搶抓農時,穿梭在綠油油的稻田里,通過人工輔助授粉,為水稻高產打下堅實基礎,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在寧遠縣保安鎮中心鋪村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連片的制種稻長勢喜人,淡黃色的稻花掛滿枝頭。上午九點,雜交水稻制種戶朱安平便組織工人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開始了一天的水稻“趕花”作業。大家兩人或三人一組,手持尼龍繩的兩端,穿梭在稻田兩側的田埂上,熟練地拉動繩子,將父本的花粉均勻抖落在一旁母本的稻穗上,這一過程正是雜交水稻制種的核心環節人工輔助授粉,俗稱為“趕花”。
“趕花”有講究,每天上午9點到11點,稻花開放最盛,這個時候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成功率是最高的。針對田塊較大、人工拉動尼龍繩難度大的問題,朱安平巧妙借助農用車,讓車輛掛上尼龍繩的一側行駛在機耕道上,高效解決了跨度長的難題。
寧遠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良好發展態勢,也吸引多家農業科技企業入駐。這些企業通過創新合作模式,為農戶制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與市場保障,讓農戶種得放心、銷得安心。
湖南桃花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技術員夏新平說:“我們公司選擇寧遠是看好當地的氣候,比較適合雜交水稻制種,我們采取的是公司+農戶的模式,為種植戶提供親本和父本,實行合格種子回收。目前我們在寧遠已經簽訂30多戶農戶,1500多畝育種面積。”
近年來,寧遠縣依托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大力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整合土地資源,引進優質品種,并組織農業技術專家全程指導,幫助農戶解決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趕花等環節的技術難題,有效提升制種產量和質量。
寧遠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蔣承忠表示:“現在我們全縣制種面積已接近4000畝,為了保證制種的質量、增加農民的收入,我們縣農業農村局成立了田間技術服務小組,主要對現階段的趕花和趕花后的病蟲害防治進行指導。”
來源:紅網
作者:何勇輝 魏穎輝
編輯:廖芷誼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xinmaozhan.com/content/646943/59/1528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