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奕琰 鄧婷 周敏)近年來,寧遠縣堅持以黨的建設帶動關工委組織建設、能力建設和品質建設,打造“黨建帶關建”工作品牌,努力唱好立德樹人、固本強基、品牌創建“重頭戲”,“帶”出了新局面、新成效、新路子。2021年寧遠縣關工委獲評“湖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強化“三項保障”帶隊伍,推動“關建”工作強基礎。強化組織建設,緊緊圍繞“三個保障”全覆蓋建立關工委組織,關心下一代工作基礎不斷夯實。以組織保障“干事有人”。強化黨的第一屬性,選優配強“領頭雁”,村(社區)關工委主任由黨支部書記兼任,422個村(社區)全面實現黨組織負責人、關工委主任“一肩挑”。截至目前,已建立關工委組織554個,班子成員2300余名,“五老”人員5000余名,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隊伍50余支、1000余人,初步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格局;以機制保障“理事有規”。縣委縣政府對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高度重視,把關工委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考核范圍,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同獎罰。建立健全縣關工委成員單位職責和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級關工委工作職責,形成了規范化、系統化的制度運行機制;以渠道保障“辦事有錢”。強化縣關工委工作經費保障,按照“向上爭一點、財政給一點、愛心籌一點”方式多方面籌措工作經費,每年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各鄉鎮(街道)、縣直部分成員單位的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每人每月補助300元,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突出“三個圍繞”帶方向,推動“關建”工作聚合力。堅持黨建帶關建,充分發揮“五老”的優勢作用,推進關工委工作凝聚合力。圍繞服務中心聚合力。縣關工委緊緊圍繞全縣工作大局,引導廣大關工“五老”服務中心工作。九疑山瑤族鄉關工委班子肖如成成立香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近200名村民就業致富。全縣800余名關工“五老”參與防溺水巡查和宣傳,協助社區干部包保到人,每天在關鍵時段開展值班巡邏查訪。圍繞培根鑄魂守初心。組建“五老”宣講團和家長學校講師團,依托寧遠現有紅色資源,通過集中宣講、書畫創作、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引導青少年樹牢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圍繞扶弱濟困助成長。建立健全孤兒、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重病重殘兒童數據庫,縣關工委倡導各基層黨委(支部)通過各種形式成立教育基金會,推動“重視教育發展”寫入村規民約,開展捐資助學。寧遠縣中和商會每年對考上大學新生每人獎勵2000元,東莞智泉食品有限公司每年資助10名貧困學生、獎勵10名優秀學生等等,近幾年,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共資助貧困學生2000多名,獎勵優秀師生近1000名。建立留守兒童之家,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周燕創辦的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用藝術引導、鼓勵孩子們樹立自信,周燕同志榮獲“湖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圍繞“三優目標”帶載體,推動“關建”工作開新局。通過提升培訓氛圍、創優特色品牌和優化活動,有效推進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一是優化布局。堅持培訓、調研兩手抓,擴大關工委組織影響力。舉辦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業務培訓,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進行專題講課,并組織各基層關工委參觀學習先進典型示范點,樹立示范典型,為進一步做好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明確了任務,指明方向。二是創優基地。充分發揮離退休老同志余熱,建設寧遠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先后完成九嶷山國防教育基地、湯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等12個教育基地建設。近年來,到九嶷山國防教育基地參與體驗教學的學生達數萬名,湯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教育的中小學生達5萬余人次。三是培優活動。持續抓好榜樣引領,縣關工委連續十一年開展“最美孝心少年”評選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在全縣掀起尊老、愛老、敬老熱潮;灣井鎮朵山村關工委組織村里“五老”免費為村里留守兒童開辦書法培訓班,獲得了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下灌村關工委開展“四點半”國學教育課堂,獲得省關工委調研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水市鎮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多次被中央、省市新聞媒體報道。縣關工委專職委員胡坤玲開辦“舜文化講壇——家庭教育培訓基地”,教育培訓達百余場次,受益者數千人。
來源:寧遠縣關工委
作者:劉奕琰 鄧婷 周敏
編輯:廖芷誼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xinmaozhan.com/content/646754/54/13144355.html